此模式主要針對公益團體的「商務模式」,角色說明:(A)生產者(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、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等)。(B)消費者(受虐待者、獨居老人、育幼院、文化藝術、特殊族群等)。(C)捐款者(善心人士、義工等)。
(A)生產者,免費提供有形或無形的幫助給(B)消費者,所謂有形或無形的幫助係指金錢、物資、食物、生活日用品、照護、心靈慰藉、陪伴等。
(C)捐款者,捐助金錢或勞役給(A)生產者,或直接捐助給(B)消費者,(B)消費者,得到「免費」的幫助。此模式即為「慈善愛心模式」。
若將時間軸拉長到5年、10年或更長時間來看,當(B)消費者,有能力自力更生時,可能會角色轉換變成(C)捐款者,這是一個善的循環。
再由下列案例佐證與瞭解熟悉「慈善愛心模式」的運作模式。
1.台灣世界展望會所辦的「飢餓30人道救援行動」的活動:
舉辦各式型態的募款活動(邀請名人、藝人參與等),集合大眾捐款者的善款,投入捐助需要幫助的地方,如海地震災、全球糧荒、回應愛滋疫情、關懷戰區兒童、八八水災等,有錢的人捐出善款、有力的人參與活動執行,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。
2. 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2009年舉辦的「藝想世界─新移民家庭藝術公益計劃」:
以「文化藝術」為主軸,邀請「新移民家庭」「免費」參觀展覽、美術館及藝術村等藝文空間,並結合藝文機構資源,邀請藝術家一同討論,為新移民家庭量身訂作親子藝術工作坊,從討論、創意發想、共同創作、分工合作等互動過程,培養親子間默契及增進彼此的感情,藉由藝術語彙作為一種溝通的方式。希望能提升「新移民母親」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自信心與自我認同,與孩子們分享共同創作的難忘回憶。
資料來源:實踐大學_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 何星瑩(2010)未發表之論文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